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氮氧自由基配体NITPhOn-Pr(正丙氧基苯基取代的氮氧自由基)、NITPhNEt2(二乙胺基苯基取代的氮氧自由基),对其进行红外IR、紫外UV、元素分析、ESR等一系列性质表征并以它们为配体合成了七种配合物:[Mn2(hfac)4(NITPhOn-Pr)2]·NITPhOn-Pr(1)、Co(hfac)2(NITPhOn-Pr)2(2)、Ni(hfac)2(NITPhOn-Pr)2(3)、 Dy(hfac)3(NITPhOn-Pr)2(4)、 Tb(hfac)3(NITPhOn-Pr)2(5)、Sm(hfac)3(NITPhOn-Pr)2(6)和Mn2(hfac)4(NITPhNEt2)2(7)(hfac代表六氟乙酰丙酮阴离子)。对七种配合物进行红外等常规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确定了七种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稀土配合物RE(hfac)3(NITPhOn-Pr)2(RE=Dy、Tb、Sm)中,每个中心离子均有八个配位点,其中六个氧原子来源于三个六氟乙酰丙酮,另外两个来源于氮氧自由基上的两个氧原子。另外两种过渡金属配合物Co(hfac)2(NITPhOn-Pr)2、Ni(hfac)2(NITPhOn-Pr)2中心离子配位数为六,配位环境为八面体构型。Mn作为中心离子结构比较特殊,Mn2(hfac)4(NITPhNEt2)2、[Mn2(hfac)4(NITPhOn-Pr)2]·NITPhOn-Pr这两种配合物均为双核分子,不同的是[Mn2(hfac)4(NIT PhOn-Pr)2]·NITPhOn-Pr配合物中还存在游离的氮氧自由基配体。采用TG/DSC技术对配合物(4)、(6)进行热重分析测定,初步测定研究了三种稀土配合物(4)、(5)、(6)和一种过渡金属配合物(1)的磁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四种配合物Dy(hfac)3(NITPhOn-Pr)2(4)、Tb(hfac)3(NITPhOn-Pr)2(5)、 Sm(hfac)3(NITPhOn-Pr)2(6)、[Mn2(hfac)4(NITPhOn-Pr)2]·NITPhOn-Pr(1)的摩尔热容,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各配合物的平均摩尔热容并进行拟合得到多项式方程,从而通过相关方程式得到舒平摩尔热容值和相对于标准参考温度(298.15K)的热力学函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