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公平问题不仅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公平问题便构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科学、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重大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本论文的研究写作主要采用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首先,从社会公平相关学科的界定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公平思想为理论支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社会公平进行界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社会公平是指社会利益主体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和内在评价,它意味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制度上的合理、权利享有上的平等、机会进入上的均等以及规则实施上的公正。论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社会公平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从社会不公平的角度反面论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社会公平问题。文中从现实国情出发,在制度、教育、城乡和区域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不公平的表现,并对种种社会不公平表现的形成原因从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再次,从制度、教育、城乡和区域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社会公平进行价值论证和目标分析,即:制度公平、教育公平、城乡公平和区域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社会公平的追求价值和实现目标。最后,重点分析了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实现社会公平的多种路径选择。要求从制度创新上保证社会公平、从发展起点上追求社会公平、从城乡协调上统筹社会公平和从均衡发展上推进社会公平,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公平发展与和谐稳定。论文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同时又是当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紧要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