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中老年大鼠8周恒定负荷有氧运动以及姜黄素干预模型,检测运动及姜黄素干预后大鼠比目鱼肌AMPK活性变化以及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运用HE染色去观察大鼠骨骼肌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运动结合姜黄素诱导的AMPK活性变化对中老年大鼠骨骼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推测运动和姜黄素预防Sarcopenia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同批次健康雄性21月龄SD大鼠40只,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动物,分笼饲养。适应性喂养三天,随机分为4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n=10)、安静姜黄素组(QC,n=10)、恒定负荷运动+姜黄素组(EC,n=10),恒定负荷运动(NE,n=10)。每组分2笼喂养,每笼5只。运动组大鼠采用跑台运动方式,建立姜黄素结合有氧运动训练干预方式动物实验模型,其中坡度为0,速度15m/min×60min(负荷强度相当于70%VO2max),姜黄素剂量为100mg/kg老鼠体重,每周持续训练5天,共训练8周。训练末次结束后20小时,完整取下大鼠后肢比目鱼肌,计算大鼠比目鱼肌的相对重量(SI),采用Elisa法检测比目鱼肌AMPK活性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GT7 m RNA、LC3-b mRNA、LAMP-2mRNA的表达情况,并从形态学方面运用HE染色观察大鼠骨骼肌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1)各组大鼠体重均显著降低(p<0.01);实验后,qc组、ne组及ec大鼠体重均显著高于bc组(p<0.01),ne组高于qc组和ec组(p<0.05)。2)与bc组相比较,qc组、ne组以及ec组的si值都要高,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ne组比ec组要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各组中老年大鼠比目鱼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与衰老相关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相对于bc组,qc组、ne组以及ec组的织异常像出现的频数较低,其中ne组表现最好。4)与bc组相比,qc组、ne组及ec组ampk活性明显提高(p<0.01);其中,ec组比目鱼肌ampk活性最高,与ne组、qc组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与对照组bc组相比,ne组和ec组agt7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要高(p<0.01),qc组agt7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bc组(p<0.05),ne与ec组、qc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6)与bc组相比,qc组、ne组以及ec组lc3-b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ec组lc3-b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qc组和ne组(p<0.01)。7)ec组、qc组以及ne组lamp-2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c组(p<0.01),且ec组要高于qc组和ne组p<0.05),ne组要高于qc组(p<0.05)。研究结论:1)8周的恒定负荷有氧运动、姜黄素及两者联合干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骨骼肌重量,改善骨骼肌组织的病变,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激活骨骼肌AMPK,提高中老年大鼠骨骼肌AGT7、LC3-b、LAMP-2基因的表达来实现。2)姜黄素和恒定负荷有氧运动可能是通过激活骨骼肌AMPK去诱导自噬这一机制来维持骨骼肌质量及改善骨骼肌组织病变。3)8周恒定负荷有氧运动比起姜黄素和姜黄素联合恒定负荷有氧运动对于缓解骨骼肌质量流失及改善肌组织病变的作用更明显,可能是由于恒定负荷有氧运动能使骨骼肌维持着一种更适应的自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