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风热型)患者使用自拟小消风散联合自血疗法或荆防方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对二者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从二者中优化出更有效治疗方案,并为临床本证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相关性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参照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CSD)拟定的《荨麻疹诊疗指南》中慢性荨麻疹的西医诊断标准和1994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热型瘾疹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86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自拟小消风散联合自血疗法)和对照组(荆防散联合自血疗法),治疗组42例,对照组44例。疗程总共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停药1月后据临床观察表来评定分数,并于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空腹检测,对于检测值为阳性者在治疗6周后再次进行检测,再依照统计学原理来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不良反应、复发率、血浆D-二聚体变化水平等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对瘙痒、风团直径、风团数量、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5项主要的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各项指标积分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对风热型慢性荨麻疹在五种症状和体征方面均有明显改善。(2)两组在治疗3周及6周后对各疗效指标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改善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瘙痒、风团直径、风团数量、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效果相当。(3)两组在治疗6周后对综合疗效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痊愈率27.50%,显效率15.00%,有效率25.00%,无效率32.50%,总有效率67.50%;对照组痊愈率27.90%,显效率11.63%,有效率25.58%,无效率34.88%,总有效率65.11%,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综合疗效方面效果相当。(4)对两组治愈病例进行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9.09%,对照组复发率5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控制复发率方面有差异。(5)对治疗前两组病例血浆D-dimer水平与症状体征总积分关系进行分析,P<0.05,说明两组病例血浆D-dimer水平与症状体征总积分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6)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浆D-dimer阳性率进行比较,治疗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使血浆D-dimer检测为阳性者转阴方面有差异。结论:(1)自拟小消风散或荆防方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均能明显改善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自拟小消风散在综合疗效和缓解症状体征方面与荆防方无差异;(3)血浆D-dimer水平越高,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更重,同时自拟小消风散比荆防方能更加有效的使血浆D-dimer水平恢复正常;(4)自拟小消风散比荆防方能更加有效的控制慢性荨麻疹的复发率,远期疗效更好,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见,该方剂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但需要进一步的做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