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的焦虑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各种研究表明,语言焦虑应该被视为一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独有的焦虑并且是预测语言学习者学习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纵观国内外的研究,作者发现大部分的研究者倾向于宽泛地研究语言焦虑和学习者总体语言表现的关系,对于语言焦虑和特定语言技能(尤其是听力理解技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就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外语焦虑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试图促进英语听力的教与学。本论文旨在研究以下五个问题:(1)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在外语焦虑上的差异性;(2)不同焦虑感的学生在听力表现上的差异性;(3)外语焦虑在学生性别上的差异性;(4)外语焦虑,听力水平和听力表现相互之间的相关性;(5)促进型焦虑和妨碍型焦虑的可能幅度。本研究的数据来自西南财经大学2012级11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研究方法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中,测量工具为Horwitz等人制定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英语听力能力测试和英语听力表现测试。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和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实现。和其它研究有所不同的是,本文考虑到了研究过程中外语焦虑的变化和听力表现的变化,所以作者对外语学习焦虑和英语听力表现进行了两次测量。同时,为了获得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数据,作者对受试者进行了三次听力能力测试。研究表明,学生在英语听力过程中确实存在焦虑。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总体焦虑程度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外语焦虑与听力能力和听力表现都呈负相关,而听力能力与听力表现呈正相关。差异性分析则表明,总体上,英语听力能力低的学生比能力高的学生更感到焦虑,但是,只有在第一次焦虑测量中,英语听力能力低分组和高分组呈现显著性差异。听力表现方面,总体上,高焦虑的学生在两次测量中听力成绩都最低,但是只有中等焦虑学生和高焦虑学生在两次测量中都呈现出明显差异。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生比女生更感到焦虑,但是只有在第一次测量中男女之间呈现明显差异。本文更进一步试图对研究中的促进型焦虑和妨碍型焦虑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其他干扰因素,促进型焦虑的可能幅度在49.00到132.00之间,而妨碍型焦虑的可能幅度则在73.00到140.00之间。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对听力理解过程中学生遇到的焦虑问题应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妨碍学生听力表现的焦虑。教师应当协助学生了解焦虑、学习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降低焦虑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自己沟通,从而战胜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