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失去了原有的优越,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高校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中的优质资源,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希望所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了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和广大研究学者的高度关切。
欧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介入就业政策领域。阿约签署之后,欧盟正式启动“欧盟就业战略”。实施欧盟就业战略后,欧盟国家的总体失业状况得到显著缓解,欧盟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形势明显好转,尤其是就业率方面的性别差距降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僵化的特征有所改变。欧盟从就业抑制到就业激励,从消极的就业政策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失业问题出现的新的结构性原因,也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欧洲的战后福利制度和传统劳动就业政策已经不能维持原有的工业领域里的充分就业和社会领域的核心家庭状态,已经不太适应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欧盟及其成员国就业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具体做法为切入点,论述欧盟就业战略的转变说明传统的欧盟就业政策阻碍了发展,新就业政策的特点即由消极就业政策转变为积极就业政策,欧盟在治理失业问题上采取了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整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并举的对策与措施,政府和学校在就业过程中担负起不同的职责,共同促进青年就业。
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过程并不稳定,特别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欧盟等国家都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更多地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所以本文进一步阐述欧盟三个主要成员国针对青年就业采取的积极促进措施,并进行了经验总结。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就业政策也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但中国与欧盟在地理、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存在不同之处,结合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又进一步阐述欧盟就业政策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启示,即政府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就业法规建设,完善就业指导,发挥市场机制,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作为劳动力市场供给方的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引导大学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方向发展,大学需要与市场密切联系,了解市场需要及其变化,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确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大学生自身也要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归结一点就是要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为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