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能力为本位的IT英语教学调查问卷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对于复合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然而,大部分的高职院只专职于普通用途英语课程,而这类英语课程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教授,教材内容偏重文学及历史内容,缺乏职业性和实践性。这种英语教学模式脱离现实,不符合实际且无法满足社会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2000年,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发表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文中明确指出,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因此,能力为本位教育应当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能力为本位教育,最初起源于世界第二次大战后的美国,用于培训二战退役后的军人,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应用于高职高专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借鉴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它对中国高职高专的专业英语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本文作者在IT职业英语教学中实施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为此,作者对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选择了两个班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设计了四份问卷,对所涉及群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国内IT公司对从业者的需求和在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以及对英语课程的期望,以更好地改进今后的课程教学设计。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主观需求与课程设计者的客观需求相符,以能力为本位的IT英语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且符合IT公司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
其他文献
强化词(intensifiers)是一类能够增强或弱化表达程度的词。在交际中强化词能够增强或减弱语气,表达不同程度,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因其被广泛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强化词一直为
功能文体学为“系统功能文体学”的简称,是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的文体学流派。韩礼德区分了语言的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文体分析提供了系统的理论
词汇复杂性和句法复杂性一直是衡量二语写作质量的重要指标。词汇复杂性指学习者词汇知识的范围和深度(鲍贵,2011)。句法复杂性是指语言产出中语言形式的变化范围和复杂化程度
[摘 要] 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中,已经普遍设置了雕塑课程。它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训练、技术能力的补充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新的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在传统的雕塑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存在,与新的教育形势脱节,亟待更新知识架构。因此,改革雕塑课程教学可谓是势在必行。   [关 键 词] 高专雕塑艺术设计;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