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白刺叶生物碱成分及白刺籽油脂成分的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61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西伯利亚白刺叶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研究。对西伯利亚白刺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用GC-MS分析其油脂成分。  方法:1.采用HSCCC技术分离西伯利亚白刺叶生物碱类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2.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西伯利亚白刺籽油工艺并用GC-MS分析白刺籽油脂成分。  结果:1.采用HSCCC技术从西伯利亚白刺叶提取物中分离鉴定4种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数据和TLC鉴别确定该4个化合物中NSA1和NSA4为新化合物;NSA2和NSA3为已知化合物。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对西伯利亚白刺籽油的萃取影响较大,CO2流量对西伯利亚白刺籽油的萃取影响较小。西伯利亚白刺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一次性投料量为200g,粉粹粒度为24目条件下,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5℃,CO2流量10L/min。在此条件下白刺籽油得率为29.34%。西伯利亚白刺籽油的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4.17%)和硬脂酸(2.32%)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65.67%)和油酸(25.75%)为主,另外检测出的单不饱和脂肪酸11-十八烯酸甲、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成分鲜见报道,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1.42%。  结论:本实验采用新型高效植物化学分离手段与现代波谱学分析方法从西伯利亚白刺叶提取物中提纯到了4个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并解析其化学结构,其中两个是新化合物。此方法稳定可重复并可以回收利用样品,对样品的损失极少,比传统的分离方法有优势。从提取工艺的萃取效率、产物纯度、溶剂残留等角度综合考虑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白刺籽油脂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此方法稳定可重复,并通过GC-MS分析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白刺籽油脂肪酸成分得到较好的结果。本研究对今后西伯利亚白刺化学成分分离分析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并合成峨参内酯4位结构改造的衍生物,以期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探究合成出的一系列峨参内酯衍生物对多种人源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探究衍生物对SNU-387、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究衍生物对多种人源肿瘤细胞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脱除峨参内酯4位甲基得到含有活性羟基的4-去甲峨参内酯,再与肉桂酸、3-苯丙酸、对硝基苯甲酸等配体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相关衍生物;通过MTT法观察
目的:探索颅内恶性胶质瘤治疗药物脑靶向给药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颅内恶性胶质瘤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年发病率约为5-10万人。其标准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
在已实施的集抄系统中,提出了将独立的变台考核系统、居民集抄系统、变电站抄表系统、大用户抄表系统整合成为综合集抄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此综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介绍
目的:以豆科植物千斤拔属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Willd.) Prain)的根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揭示大叶千斤拔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并对其抗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