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经典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以现有的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为材料,进行ITS序列和trnL-F序列扩增分析,ITS序列扩增产物采用单向引物测序,trnL-F序列扩增产物采用双向引物测序。测序结果用ClustalX2软件进行比对、排序,手工校正。以3种锦鸡儿为外类群,用PAUP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对其系统学关系加以探讨,结果如下:1.簇毛类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类群,作为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典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以现有的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为材料,进行ITS序列和trnL-F序列扩增分析,ITS序列扩增产物采用单向引物测序,trnL-F序列扩增产物采用双向引物测序。测序结果用ClustalX2软件进行比对、排序,手工校正。以3种锦鸡儿为外类群,用PAUP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对其系统学关系加以探讨,结果如下:1.簇毛类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类群,作为一个独立的属是合理的,并且占有独特的生态地理分布区,其表征也是一致的。支持将其转移至蔓黄耆属(Phyllolobium)。《Flora of China》已经采纳了这样的分类处理。从系统树中可以看出,簇毛类群的材料聚到了一起,并得到了较高的自展支持率,支持这种划分依据。2.黄耆亚属多枝组与密花亚属灰毛组应该合并在一起。黄耆亚属多枝组与密花亚属从形态上看,托叶不同。黄耆亚属多枝组的托叶离生或仅基部合生,而密花亚属托叶在叶柄相对一侧合生。从系统进化树中看,这两个亚属的种类聚到了一起,在图中没有明显的界限,支持《Flora of China》的观点,将二者合并到一起。黄耆亚属虽然大多托叶离生,但是基部与密花亚属类似,仅根据托叶的不同将二者分为不同的亚属明显是不合理的。3.黄耆属中除将簇毛亚属的多数种类转移至蔓黄耆属之外,不支持其余亚属的划分。然而,把黄耆属直接划分为不同的组是可行的,但现有的组需要调整。如系统树中,多枝组的类群与短翼组及灰毛组的种类聚为一起,支持将其合并为一个组。4.丁字毛类群可能源自华黄耆亚属或者密花亚属,并且呈现出向旱生方向的演化,在干旱半干旱生境产生适应性分化;而上述两个亚属占据的生境更为多样,且主要向高寒生境适应性进化。
其他文献
秦岭是我国地理和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其地形复杂多变,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繁衍。而位于秦岭南坡的略阳县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其植物群落类型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得到的样地数据以及当地林业部门搜集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分析研究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太白杨群落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重要值作为参数,采用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
SUMO修饰是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翻译后修饰途径,调节细胞内多种蛋白的功能、稳定性和亚细胞定位。Nanog基因是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和自我更新的关键基因,为了阐明SUMO修饰对Nanog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F9畸胎瘤细胞为模型,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
蝎蛉科Panorpidae昆虫是重要的生态指示性昆虫之一,但属级分类单元迄今比较混乱,其中最大的蝎蛉属Panorpa与新蝎蛉属Neopanorpa之间公认存在并系群关系,严重制约了蝎蛉科昆虫分类鉴定工作和系统发育研究的开展,因此亟需对蝎蛉科昆虫进行属级分类单元进行重新划分和订正。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PCR扩增,测定了蝎蛉科3属15种昆虫的线粒体COI(约620 bp)、COII(约632
中国是世界上奶山羊生产大国,近几年国内外的山羊奶消费热激发了业内专家对高产奶羊品种选育的高度关注。我国是养殖大国也是人口大国,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畜争粮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大力发展节粮环保和优质高效的奶山羊产业,对于转变我国奶业发展方式,促进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效增加母羊胎产羔数和产后成活数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益,而且可以促使我国的养羊业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多年以来,对奶山羊品
氧气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缺氧会使生物机体发生损伤甚至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生物体对低氧的适应性调节是通过一系列基因表达变化来实现的。94%的人类基因都会发生可变剪接,可变剪接作为调节多细胞动物组织中基因表达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机制与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相关联,很多缺氧相关基因也是以不同剪接变体参与缺氧应答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丰度基因在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液体藻类固相接种培养的试验,对人工固体培养(沙/土培)藻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营养需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水分以及不同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在对藻类的液体藻种进行固相回接培养时,接种后藻类的生长要经历一个环境适应期。除营养试验外,本研究中这个环境适应期出现在接种后的前11 d,在此时期藻类生物量持续减少,生长曲线也表现出下降
近年来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其中,乳腺上皮细胞是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靶细胞,外源重组基因经翻译修饰可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蛋白,因而乳腺上皮细胞是检测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针对人β防御素3基因(humanβ-defension-3, hβD3)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原代分离、培养了山羊乳腺上皮
本实验以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3种分布广泛的优势种: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a)、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人工控水的方法在3种不同水分处理下:(1)适宜水分处理(CK):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2)中度干旱胁迫处理(MD):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55%;(3)重度干旱胁迫处理(S
采用同源重组原理进行基因敲除,需要构建有效的打靶载体,但是目前常用的基因打靶载体在一次打靶中只敲除目标基因的一个等位靶基因,如要敲除一对等位基因,其操作和筛选都较困难。为解决这一技术难点,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通用型等位基因双敲除打靶系统,并且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该等位基因双敲除打靶系统由pGT-V1和pGT-V2两个互补的打靶载体组成,分别带有新霉素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Neo/EGFP)和潮霉素基
本研究以1:10000地形图为基础,通过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对其进行数字化,获得流域景观斑块类型现状图;拟合景观斑块图与DEM,获得各景观类型在不同海拔、坡度、坡向上的分布情况;利用Fragstats3.3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县南沟流域景观格局特征;整理汇总2004年县南沟流域斑块构成数据资料,研究5年来县南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以期为景观格局优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