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日益提高,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增长势头。但是迅速增长的汽车产销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是缓解能源紧张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中国自主创新水平提高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资金不足和正外部性等问题,中国政府持续投入大量财政补贴进行扶持。因此,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财政补贴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使政府和社会大众了解补贴的效率和冗余情况,方便有关部门及时优化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从而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提高财政补贴绩效。本文总共包括以下六章。第一章是引言,具体说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简要说明核心概念,并具体阐述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主要是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补贴相关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第三章呈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财政补贴政策绩效现状,首先对不同阶段财政补贴绩效进行简要回顾,接着说明了财政补贴政策的现状,最后重点对目前财政补贴的绩效进行具体分析。第四章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财政补贴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说明了DEA方法和要使用的具体模型;接着结合已有研究将指标分为投入类和产出类指标,投入指标可分为生产补贴、研发补贴和其他补贴三个指标,产出类指标可分为经营绩效类指标和研发类指标;然后说明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最后使用DEA方法的对补贴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由此得到的效率和冗余不足状况可以作为日后改进调整的依据。第五章对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政补贴政策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包括财政补贴监督管理体系、财政补贴绩效评价机制、财政补贴结构和法律制度。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简要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依据实证分析结果和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财政补贴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补贴政策绩效评价机制、严格控制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加大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和加强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这五个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