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于1952年的“五反”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打击资产阶级违法经营行为的群众政治运动,其实质是全国人民与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的一场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毛泽东发起“五反”运动,既是客观现实需要,也是个人主观因素使然,更是“三反”运动直接推动的结果。在“五反”运动中,毛泽东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他明确规定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打击不法资本家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的违法经营行为,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消极因素。他科学界定了运动的斗争对象,主张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斗争违法的资产阶级。在开展“五反”运动时,毛泽东主张建立统一战线。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他采取了“利用矛盾、实行分化、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的策略。在运动中,他原则上坚定,政策和策略上灵活,适时调整运动部署,坚持政治斗争与经济发展两手抓,既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斗争,又强调要遵守“五反”政策,注意严密控制。但是,毛泽东在指导“五反”运动时也存在两大失误:一是将“五反”运动定性为一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二是采取了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五反”运动使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一是运动后,他否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间阶级”、“中间阶层”的看法,更加坚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仍是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的看法;二是他提前实施对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