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域经济差异及收敛性分析——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同时也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弊端逐渐显现,越来越引人起们的关注。我国随着“市领导县”体制的推行,市级行政单位逐渐取代地区成为地级管理层的主体。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地级市的作用已非常突出,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着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显然,市域经济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区域经济单元。因此,本文以市域经济为考察单元,对浙江省市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判浙江省市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对市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验证,并分析影响经济差异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对市域经济为单元的浙江省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时,文章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通过计算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及锡尔指数等多个指标来对经济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市域经济之间的绝对差异呈直线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呈现波浪式的上升扩大趋势。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相对差异的波动幅度较大,差异整体小幅扩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相对差异则一直缓慢上升扩大。通过对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的地带分解看出,浙江省的经济差异主要来自于地带间的差异。基尼系数的收入分解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一直较大,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上升幅度最大,其和第二产业的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最小,但其在缩小经济差异方面作用最显著。   在对浙江省市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不存在全时段的σ收敛,但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收敛和发散。通过β收敛的检验发现,浙江省市域经济存在微弱的绝对β收敛现象,在引入产业结构等相关因素以后,浙江省市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β收敛,且收敛速度达到了4.97%。俱乐部收敛验证结果表明,只有浙北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本文在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因素对浙江省市域经济的收敛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则起到反向作用。   文章最后从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这两个角度,对如何缩小落后地市与发达地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提出了政策建议。省级政府应从完善制度环境,建立统一的市场;对落后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引导各方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培育落后地区的增长极,以增长极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地区间合作这几个方面入手,达到区域的协调发展的目标。市级政府则可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选择合理的产业作为地区的支柱产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以及吸引人才这四个方面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缩小市域间的经济差距。
其他文献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最佳路径。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金融资源的纽带和桥梁,金融如果发展不起来,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便会短缺。实体经济又是金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严峻。我国社会是在经济还处于不发达的情况下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且“未富先老”和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高速增长,富裕人群也在此环境下不断的扩大,这给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扩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环境。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一揽子的金融服务
无论是全世界范围还是在我国,中小企业都是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快速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和决定因素,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实现企业有效融资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1988年我国商业银行与汽车制造商开始尝试性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这意味着我国汽车金融消费时代到来。汽车消费信贷是一个专业性领域,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有局限性。上海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比较优势理论曾对我国各地区出口导向型的开放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传统的贸易格局似乎难逃“比较优势陷阱”的怪圈。那么浙江省外贸经济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