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行为主体由于侵犯法定权利或违法法定义务而引起的,由法律规定的、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是法律规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规范有效实施和法治有序运行的保障。作为省级立法部门的地方立法工作着,深感法律责任在地方性法规中的必要和重要作用。地方性法规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结合地方实际,对国家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内容作出具体细化的配套性规定,保障上位法的贯彻执行和有效实施;二是针对地方改革发展中的立法需求和行政管理需要,在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法规,自主调整社会关系,解决地方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地方立法,都需要具体的执行实施,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法律责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追究行为主体侵犯法定权利或违反法定义务的违法行为,保障地方性法规的执行实施,维护法规权威和法治尊严。目前,我国法学界针对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的研究不多,往往将视角和精力投在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立法特色、立法中权利与义务的设定等方面,对于保障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责任研究实属不多。本文以法律责任为切入点,明确定义、归纳原则、阐述作用,先是对于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的属性和设定原则、法律责任条款的设定原则和模式、法律责任的主体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阐述,重点总结了地方立法设定法律责任的五项原则,即: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节制性原则、比例原则、协调统一原则,并且认为地方立法中的法律责任主要属于行政责任。随后,针对地方立法中行政责任的两种不同形式——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进行论述。行政处罚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地方立法中适用最多的法律责任方式。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且没有构成刑事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给予的特定的法律制裁。本文详细阐述了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具体形式以及地方立法权限中行政处罚的种类、必要性、价值导向等,其中重点阐述了地方立法中行政处罚设置的八项原则,即法定原则、排除和防范危害原则、不替代民事制裁原则、与刑事制裁相衔接原则、地方特色原则、可执行性原则、平衡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并对实施性地方法规、创制性地方法规和授权实施行政处罚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行政处分部分的论述,主要包括行政处分的概念内容、与行政处罚的区别以及设定行政处分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本文关注了信用惩戒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信用惩戒作为行政处罚新的处罚方式,开始在地方立法的法律责任中得到使用,本文介绍了全国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设想,并对信用惩戒应当坚持的四个原则即法定原则、责任自负原则、有限关联原则和及时救济原则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信用惩戒应当注意的问题,总结出公共信用信息体系和信用惩戒制度应循序渐进建设和开展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