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诗诗是作家作为诗人和诗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创作的结果,所以论诗诗既是诗歌作品,也是诗歌评论。在我国,论诗诗历史悠久,它缘起于上古,形成于唐代,鼎盛于清朝,近现代还有延伸。中国古代论诗诗是中国诗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样式。特别是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启了以绝句论诗的风气,对后世论诗诗的发展影响重大。和中国古代诗学的其他批评样式一样,论诗诗虽然简短零散,但这些诗论却在诗作者、诗歌风格、创作方法、诗歌观念等方面都有精深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应关注论诗诗在诗歌属性和文学评论属性方面的特殊性。诗歌是主情的,文学批评更多的是理性判断,这样,论诗诗的写作方式就成为一种情理并重的写作方式。本文将从论诗诗三个方面的明显特征来诠释这种评论方式:用形象而非推理论诗;注重语言的诗性锤炼而非严密表述;采取杂有诗性的感悟而非纯理性的哲学表白来丰富诗歌理论。具体说来,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学作品内在风神的领悟常以形象作比喻,把抽象的精神特征和幽微的情感体验物化为可以直观的感官形象,论诗诗因其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汉字的表意性,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致使每个相近或相似的字词都有可能构成不同的审美境界。论诗诗从诗歌创作的具体经验出发,结合诗人创作的主观感受来阐发诗学观点,并有较强感染力。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的繁荣、知识分子高昂的诗性精神、成熟丰盈的诗性思维等都促成了论诗诗这种文学批评样式的繁盛。尽管论诗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诗歌文体表现形式和运思方式的限制,使诗人不能在评论中酣畅淋漓地展现自己的诗学见解,但它的独特风采、精妙评论总能令人回味。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论诗诗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倾向日趋明显的今天,我们的文学批评以什么样的身份跻身全球文学批评领域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对论诗诗这种有着浓郁民族色彩的批评模式的重视,其意义就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视问题,它的时代意义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