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肾胶囊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_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于肾移植、肾血管手术、体外碎石、休克复苏等情况,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现已知参与或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因素很多,近年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一氧化碳(NO)、内皮素(ET)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延肾胶囊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设计了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旨在观察延肾胶囊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并从对一氧化碳(N0)、内皮素(ET)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面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 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er大鼠(体重190-210g)60只,标准蛋白饲料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进行尿蛋白定性检测,全部为阴性。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2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右侧肾脏后关腹。模型组及治疗组以无创动脉夹关闭左侧肾动脉60min,然后开放动脉血流,同时切除右侧肾脏。开放血流后肾脏由暗红变为鲜红,表明再灌注成功,并分别于缺血60min、再灌注24h、再灌注48h处死动物,股动脉取血,留取肾脏标本。自造模前一周开始,每日灌胃一次,一直到处死为止。治疗组给予延肾胶囊,用药量为2g.kg<-1>.d<-1>(用药量相当于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的20倍);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以相应量的自来水。观察指标:1.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的变化。2.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血清N0、ET的变化。3.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 结果: 1 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比较缺血1h,模型组、治疗组血清尿素氮(BUN)已开始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虽比治疗组升高明显,但无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24h、48h后治疗组、模型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模型相比,再灌注24h、48hBUN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2 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比较缺血1h,模型组、治疗组血肌酐(Cr)虽有升高,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血肌酐虽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灌注24h、48h,模型组与治疗组血肌酐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24h、48hCr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 3 各组大鼠血清ET比较缺血1h,模型组、治疗组ET虽有升高,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ET虽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灌注24h、48h,模型组与治疗组血ET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24h、48h,ET均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4 各组大鼠血清NO比较缺血1h,模型组、治疗组血清NO已开始降低,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虽比治疗组降低明显,但无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24h、48h后治疗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24h、48hNO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5 光镜观察结果肾组织经HE、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大鼠缺血1h、再灌注24h、48h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模型组肾缺血1h时,大鼠近端及皮髓交界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变性为主,呈颗粒样变性,少数细胞核破裂、细胞坏死,肾小球及髓质肾小管改变不显著;治疗组大鼠缺血1h仅有轻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模型组肾小管损伤程度最重,表现为肾小管明显肿胀、刷状缘损伤脱落,部分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坏死,管腔内出现细胞碎片或形成管型,基底膜裸露,间质及小管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肾小管肿胀、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减轻,肾小管坏死减少,间质及小管内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再灌注48h时模型组仍有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与再灌注后24h时无明显差别。治疗组部分病变的肾小管已开始出现修复现象,靠近基底膜的再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为核大核深染核仁变大,可见核裂象,胞质呈较明显的颗粒变性或水样变性,再生的上皮细胞不断增多。 6 电镜观察结果假手术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屏障,近曲小管,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及细胞器结构正常。模型组肾缺血1h时,肾小球结构正常,近曲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轻度排列紊乱,少数嵴消失,少部分膜属性消失,微绒毛数量轻度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病变程度更轻。再灌注24h,模型组近曲小管细胞质内多处出现变性,紧密连接间隙扩大,中间连接有的地方局部融合,远曲小管细胞质内水肿,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水肿,大部分嵴排列紊乱,大部或全部嵴融合,大部或全部膜破裂。治疗组近曲小管胞质轻度水肿。线粒体部分或大部分嵴融合消失,部分膜融合消失,远曲小管细胞质轻度水肿,内质膜内褶排列紊乱,_线粒体之间轻度水肿,线粒体轻度水肿。再灌注48h时,模型组病变程度与24h时基本相同,治疗组程度更轻。 结论: 1 延肾胶囊能够降低肾缺血再灌注大鼠SCR、BUN,保护其肾功能,减轻病理损害并促进其修复。 2 延肾胶囊能够调整N0和ET的合成与分泌,维持二者的动态平衡,此种调节作用可能是减轻病理损害并促进其修复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不同浓度淫羊藿苷(0、12.5、25、50、100、200μg/mL)干预人肝癌HepG2
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正常或病变细胞中,利用其转录或翻译产物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应用。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发展迅速,
目的:建立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运用实验检测指标,研究蛋白消合剂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SOD、MDA和-OH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NS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一、研究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经典面部五色诊断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验证面色诊断价值,探索慢乙肝中西医结合辨证规律,拓宽整体辨证施治思路。 二、材料与方法:1、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