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晚明佛教大师紫柏真可的佛学思想。紫柏真可与莲池祩宏、憨山德清、蒲益智旭并称明末四大师。在四大师当中,紫柏大师住世的时间最短、著作最少,也较少为后世所注意,但是他直心直行的禅师性格、勇于护法救世的豪杰气魄,却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少见的。 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述紫柏大师的生平交游以及悟道经历;第二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五个侧面深入讨论紫柏大师的佛学思想。 首先,讨论作为紫柏佛学思想理论基础的心性说。紫柏依照《大乘起性论》“一心开二门”的思想架构也将一心分为真妄两门,以真心来诠释世界存在的本体,以妄心来描绘现象世界的构成,并指出修行的目的就在于“降心”,通过破除情识分别妄心来体悟真心、悟达法性。 其次,讨论作为紫柏禅法思想重点的宗门纲宗说和文字禅思想。关于宗门纲宗,紫柏指出不仅教家有纲宗,如天台的八教说、华严的五教说,而且禅门也有纲宗。禅门纲宗就是宗门用以接纳学子的密印所在,同时也是宗门防止限制邪魔外道的有效手段;关于文字禅思想,紫柏的禅法思想与那些只讲机锋、棒喝的禅师们相比,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对文字经教圣言量的重视。他主张禅与文字不可割裂,强调文字般若对禅悟的重要助缘作用。紫柏文字禅思想是对宋代慧洪文字禅思想的直接继承,但相对于主要以宗门公案为基据的宋代文字禅,紫柏文字禅思想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它是在辨明禅学纲宗、执行佛祖正令的规范下,推举包容一切经教言述在内的广义上的文字禅思想。这种广义上的文字禅思想,深化了明末佛教丛林对“禅教一致”的认识,同时也扩展了禅学本身的范围。 第三,讨论紫柏大师的唯识思想。唯识研究的隆胜是晚明佛教中兴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推动晚明唯识学的复兴过程中,紫柏大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紫柏唯识思想体系属于玄类传入中国的护法系,但是其唯识思想的重点不是以继承相宗的陈说为宗旨,倒是站在性宗的立场,作着会相归性,相为性用的努力。 第四,讨论紫柏大师的净土思想。净土思想也是紫柏佛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紫柏的净土思想坚持了禅宗即心即佛、气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的心性论立场,主张“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唯心净土”观。对于禅净的关系,可以说是倾向于真空、自力的唯心净土之“禅宗究竟论者”。 第五,讨论紫柏佛学思想的会通部分,包括其教内性相、禅教会通思想和儒释道三教会通思想。圆融是紫柏佛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他在性相关系问题上主张性相圆融的性相一体观,强调性相二门皆不可偏废。若信性而不信相,必堕断坑:信相而不信性,终险常案,无论哪种趋向都有背于中道实相。紫柏的性相会通说并没有脱离他一贯的禅者立场。他指出纵然性相俱通而不通禅宗,则终如叶公画龙,徒有其表,不能致用。在宗教关系这个问题上,紫柏是一个坚定的宗教会通论者。他指出宗是佛心,教是佛语,佛语与佛心同出于佛也同归于佛,二者绝不存在互相违背的问题。紫柏宗教会通的基础是宗门以心为宗的宗旨。他指出,虽然宗教之间,禅宗诸派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但从会通的角度看,它们都是使人“悟明心性”,即在最高层次上宗门、教门以及宗门各派之间是会通不二的。紫柏对于三教的态度亦采取融通的主张。其基本理念就是以佛法融会儒、道,肯定世出世法相即不二。紫柏三教合一的基本原理是大乘佛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唯心识观,他用此一标准来印决各宗各教之同异,而见一切教法,无非一心之现影与响应。紫柏虽然主张三教的会通,但是他认为三教的关系并非鼎足而立,佛学确实有高于儒道二家之处。紫柏指出儒道之学仅止于对现象界内的描述,而释氏则通达于现象界内外。紫柏以佛教为宗而三教会通的思想坚持了佛教的主体地位。 第三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在此部分,作者对其佛学思想给出几点小结性意见,重点指出其佛学思想的圆融性与经世特色以及其佛学思想的禅宗本位主义立场。关键词:紫柏佛学思想文字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