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针对富硒生物样品中硒的各种形态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富硒植物中硒的形态分布规律,为富硒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文献工作的基础上,对植物中硒的形态分析流程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采用了D101大孔吸附树脂替换XAD-2树脂来消除可溶有机质对测定的干扰;确定了水提取植物中无机硒的具体操作条件和流程;采用了先微波密闭消解后又湿法消解处理样品使加标回收率明显提高(达97%);选择了酸式还原法将Se(Ⅵ)还原为Se(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富硒环境下的大蒜、螺旋藻与同类的普通大蒜和螺旋藻相比,除在有机硒和不溶态硒占总硒的百分率较高外,在无机硒、Se(Ⅳ)、Se(Ⅵ)以及可溶态硒、可溶态有机硒均较低;硒主要是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占总量的93%以上;无机硒又主要以Se(Ⅳ)的形式存在,Se(Ⅵ)的含量不到总硒的0.6%;样品植物体内的可溶态硒约占总硒的70%左右,其中可溶态有机硒占总硒的60%~65%,可溶态有机硒占可溶态硒的90%以上;富硒植物在富硒土壤或外加硒培养的环境下,在硒的富集和转化中,外界的无机硒基本上是转化为有机硒,对植物中的无机硒特别是Se(Ⅵ)的累积效应不明显,即Se(Ⅵ)的含量随外加硒的富集无明显增高的趋势;不同类富硒植物对硒的富集程度也存在着差异,符合植物由于品种和生长环境等不同的实际情况引起的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