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采自辽宁省各地区的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新月弯孢菌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利用双向电泳、PDQuest2-D分析软件和质谱分析技术(以MALDI-TOF-MS为主),系统研究了中国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相关蛋白质组,同时研究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相关因子黑色素的理化性质,明确了黑色素在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了适用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丝全蛋白分离的2-DE优化技术体系。最佳蛋白质裂解液成份包括8M尿素、2M硫尿、100mM DTT、4%CHAPS、10mM PMSF、10%异丙醇、0.25%Tween-20、40mM Tris、0.25%两性电解质、5%甘油和0.002%溴酚蓝;制备型蛋白质凝胶染色液以0.25%G250的CBB染色效果最佳;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为12.5%时分离效果最佳;等电聚焦为24000vh为2-DE的最佳条件。
    2.比较分析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强致病菌株(CX-3,SD-60、C-152)和弱致病菌株(DD-60、WS-18、C107-1)蛋白质图谱的差异。共获得423个蛋白质点,其中有75个差异蛋白质点,28个蛋白质点是强致病菌中所特有的,8个是弱致病菌所特有的,39个蛋白质点在两种致病类型中均存在,但是蛋白质表达丰度不同;通过MALDI-TOF-MS鉴定出20个差异蛋白,鉴定出3种强致病性特异性图谱标记(柠檬酸合成酶、homothallicswitch endonuclease、rDNA复制相关蛋白),同时鉴定出与强致病性相关的三种高丰度表达的蛋白(Bml,UBSR1和HSP70);还鉴定出参与病菌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细胞信号转导蛋白及功能未知蛋白。在这些蛋白中,Brn1蛋白是参与病原菌黑色素合成且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
    3.研究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黑色素的理化性质。采用酸碱沉淀浸提法提取了弯孢菌胞内及胞外黑色素,比较了二者的理化性质;采用紫外光谱法、红外拉曼光谱法及场发射电镜扫描法,确定了胞内黑色素为DHN型黑色素,胞外黑色素为DOPA;毒素、黑色素接种及两者混合接种试验结果明确了玉米弯孢菌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黑色素可使病原菌的致病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