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卒中目前已成为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引起残疾的最主要原因,超过一半的病人即使在卒中后得以生存,生活也无法自理,需要长期的护理。其中重症缺血性卒中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生存者也通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明确导致重症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做到早期干预,对预防重症缺血性卒中发生尤为重要。而一旦发病,则能够及时诊断并阻止其病情发展,逆转其病理生理过程,防治导致重症缺血性卒中病情恶化的各种并发症,改善预后。   研究目的:观察重症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影响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06.1月-2010.12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43例,通过头颅CT或磁共振(MRI)确定病变部位,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血常规、生化、凝血象等指标,以及发病后出现的并发症等,通过头颅MRA或CTA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颅内外大动脉情况。根据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进行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探讨重症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并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4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重症缺血性卒中82例(57.3%),轻症缺血性卒中61例(42.7%),单因素分析中,既往卒中史、房颤、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OR=6.673,P=-0.001)、既往卒中史(OR=3.387,P=-0.040)、高甘油三酯血症(OR=1.31,P=0.035)、低HDL-C血症(OR=0.843,95%CI0.721-0.986,P=0.020)与重症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82例重症IS患者中,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73.1%(60/82),与重症IS卒中预后改善患者相比,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收缩压、LDl-C、入院时随机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水平升高(OR=1.68,95%CI=1.05-2.69)是缺血性卒中早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SBP相对升高(OR=0.97,95%CI=0.05-1.00),对重症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有保护作用。与轻症IS卒中预后不良患者相比,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房颤、肺部感染、WBC水平升高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OR=5.04,95%GI=1.31-9.63),肺部感染(OR=3.23,95%CI=1.12-9.36)是缺血性卒中早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房颤、卒中史是导致重症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入院时白细胞数、LDL-C水平升高、肺部感染是缺血性卒中早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6,TRPC6)、钙神经蛋白(calcineurin,CaN)在大鼠肾组织的定位,探讨其在肾病模型不同
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导致各种理化因素污染增多,各类型血液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采用激素、化疗等方法,需要长期静脉且反复静脉输液治疗,且药
通过 Gus 基因 在谷子 胚性愈伤 组织中 的瞬时表 达检测, 分析 了影 响谷 子愈 伤组 织基 因枪转化效 率的几个 因素。钨 粉的包 被质粒 D N A 用量以 3 μg/ m g 钨粉 , Ca Cl2 浓度15 m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