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之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现代性体验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en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H.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反映了西方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陷入危机的一系列社会现象,他的一生,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意识到人们的精神困境,力图彻底颠覆资本主义现存秩序,为人类寻找新生之路所做的卓绝努力。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故事很简单,康妮嫁给了贵族克利福,新婚一个月后丈夫就上了战场。克利福在战争中受伤,失去了性功能,每天以空谈文艺打发时间。康妮偶然结识守林人梅勒士,并由此开始新的人生。   在前人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我试图对传统的批评进行深化,基本方法是从从社会学家那里获取一种看待小说中社会现象的视角,跳出作者本人的伦理立场之中。伴随着现代生活对于个体人格和心理所产生的影响,现代性体验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笔者看来,克利福的精明、梅勒士的退隐、康妮的冒险,各自代表了现代性体验的不同相面。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主要探讨克利福的人物形象。通过将小说与社会理论的参照阅读,我试图说明在当时的社会,克利福所代表的工商精神气质具有其普遍性与合理性,同时结合舍勒的怨恨理论,去分析克利福形象中的负面心理背后的深层动机。   第三章重点分析梅勒士的人物形象。梅勒士身上浓缩了劳伦斯批判工业文明、重建现代价值秩序的理想。自然人活跃的空间是劳伦斯小说中常见的风景,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渗透了作家价值取向的隐喻。自然之子的形象在劳伦斯小说中成为一种类型,他们的行为与心理,反映了劳伦斯探索现代人出路的一种尝试。劳伦斯对“自然状态”的文学描写,与卢梭在18世纪所做的哲学思考遥相呼应。   在第四章里,我着重分析了康妮的冒险行为所代表的一类现代性体验。劳伦斯对女性的认识过程伴随着他个人生活经历的丰富而不断在小说中改变,但有一点是以一贯之的,即他小说中的女性往往是敏锐、勇敢、坚定的,对男人形成一种影响。康妮是劳伦斯笔下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之一。她最后的选择,代表了现代人对个体日常生活形态的中断和超越,是对平淡生活的一种打破。
其他文献
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艺术传播学、阐释学、文艺社会学、文体学等理论方法,来深入考察中国当代散文批评这一独特的文学研究景观,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作为一种已然
近年来桂南平话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尤其引起广西地区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从目前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来看,对桂南语音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对桂南平话民系形成过程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