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家校互动的影响要素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S学校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效地促进家校互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上海基础教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认真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家校互动的效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家长与学校应主要就哪些问题进行沟通,如何达成合作关系,取得切实的成效,需要对家校互动的影响要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到更有利于提升家校互动效能的应对策略,就成为当前必须破解的难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以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一所S学校的小学部为研究个案,以该校的教师与家长为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象,试图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找到上海市家校互动的影响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期望为上海市乃至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小学家校互动的深入研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通过调研发现,上海市小学家校互动出现了五个方面的有利动向:对家校互动的重要性认识逐渐加强;学校对家长的教育活动趋向于有计划进行;家校互动工具与形式走向多样化;家校互动内容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传递由单向传递向多向交流发展。与此同时,上海市小学家校互动也面临着五个方面的主要难题:家校互动的理念有待加强;家校互动的内容有所失衡;家校互动的方式缺乏探索性;家校互动的信息沟通渠道亟待突破;家校互动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研究认为,影响上海市家校互动的要素有:互动理念的确立、互动权利与义务的认知、互动制度的形成、互动主体的差异、互动方式的选择以及互动评价的激活等方面。通过对家校互动的现状与影响要素的分析,笔者指出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上海市小学家校互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树立正确的家校互动理念,建立有效的家校互动组织,健全家校互动的法律法规,加强媒体正面宣传,提高互动主体的有效互动行为选择与沟通能力,建立有效的家校互动评估体系。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3~4年级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之快速命名及工作记忆缺陷的认知诊断性测验研究,探讨其结构内容和属性掌握模型,为其诊断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
“堆栈”是《微机原理》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应用贯穿本门课程的始终,对堆栈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对后续如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中断等内容的学习。利用堆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