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儿童诱导痰Eotaxin、嗜酸性粒细胞与血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riy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哮喘患儿诱导痰Eotaxin、嗜酸性粒细胞与血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含量水平变化比较研究,从免疫学角度探讨Eotaxin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哮喘病提供新指标。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组15例,缓解组15例,健康对照组10例,用4%的高渗盐水进行痰液诱导,分析痰涂片,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用ELISA法检测痰中Eotaxin含量。同时取血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法查血免疫球蛋白。结果:1、诱导痰中Eotaxin含量,发作组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分别与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涂片细胞计较嗜酸性粒细胞,发作组与缓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otaxin含量与嗜酸性粒细胞有正相关(r= 0.802, P<0.001 )。2、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 CD 8+比值,发作组、缓解组、对照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D 8+发作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血免疫球蛋白IgA发作组和缓解组与对照组分别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组和缓解组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gG发作组分别与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gE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嗜酸细胞及其趋化因子Eotaxin参与哮喘发病机制。诱导痰Eotaxin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诱导痰Eotaxin可作为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指标。诱导痰技术对于哮喘病的研究是一种安全、简单、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①目的:构建沙蚕消化道上皮细胞的cDNA文库,并从中筛选、克隆和鉴定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编码基因序列。②方法:分离沙蚕消化道上皮细胞,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纯化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