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根除失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简称FD)患者补救治疗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通过对抗Hp方理论研究、抗Hp方对Hp阳性的FD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抗Hp方四联方案对Hp根除失败的的FD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为Hp根除失败的FD患者补救治疗探索一套高效而合理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三部分。研究一:研究一为理论研究。探讨中医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Hp阳性FD患者的治疗大法,服务于临床,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二:抗Hp方对Hp阳性的FD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纳入50例Hp阳性FD患者,随机分为抗Hp方组,标准三联组。观察各组Hp根除率及各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情况。研究三:抗Hp方四联方案对Hp根除失败的的FD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纳入132例经Hp根除治疗失败的F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三联方案组(A组)、新抗生素组(B组)、抗Hp方四联方案组(C组)、铋剂四联方案组(D组),疗程10天,对比新抗生素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的差异,以及中药抗Hp方、铋剂在Hp根除中的作用,探索新的治疗方案。观察指标:观察各组Hp根除率。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情况、胃镜下粘膜异常改变、病理改变情况、舌像、胃电图、IL-8、IL-18的影响,吸烟、饮酒、口腔Hp感染与Hp根除疗效的关系,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研究一:“胃-肝-心-肺”和“胃-脾-肺-肾”两条代谢途径,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医脏腑生理模型。中医消化疾病临证理论模型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条途径,三个特色”。一个核心,即以脾为核心;两条途径即“胃-肝-心-肺”和“胃-脾-肺-肾”两条代谢途径;三个特色即临证处方的“补脾胃散阴火升阳汤”模式、消化道粘膜为“内脏之表”说、黄芪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殊作用。抗Hp方由半夏泻心汤与芪连舒痞方合方加减而成,根据中医消化疾病临证理论模型进行组方,取得方剂学创新成果。研究二:1.Hp根除结果采用卡方检验,中药组10例阴性,根除率41.7%,西药组14例阴性,根除率60.9%。Hp根除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符合方案数据分析还是意向性分析,中药组的Hp根除率与西药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抗Hp方具有良好的根除Hp作用。2.从症状量表来看,中药组改善患者症状较西药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25例,失访1例,西药组25例,失访1例,不良反应退出1例。两组肝肾功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三:1.Hp根除: A组根除率41.9%,B组根除率72.7%,C组根除率87.5%,D组根除率84.4%。Hp根除率结果显示,无论从符合方案数据分析还是意向性分析,C、D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症状改善:根据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疗程结束1月时候的症状积分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嗳气、腹痛、腹胀、烧心症状,各组症状积分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C组改善暖气、腹胀、烧心的作用经秩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尤其是对于腹胀、烧心症状改善在治疗后1月仍然很明显。D组改善腹痛的作用经秩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这种差异在疗程结束时最明显,在治疗后1月消失。3.胃镜图像改善情况:各组对胆汁反流、充血水肿、糜烂改善明显,其中C组对胆汁反流、充血水肿、糜烂改善最为明显,有效率分别达到了71.4%、72.7%、68.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对于粘膜粗糙、粘膜下血管透见、运动异常改善较差,总体疗效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病理改变:各组对炎症改变均有效果,其中C组对炎症改善有效率达到了61.3%,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对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改善较差,总体疗效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舌象改变: C组对舌质、舌苔有效率分别达到了67.9%、61.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D组对舌质、舌苔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胃电图改变:各组对患者胃电图主功、主频均有改善,其中C组改变最明显,与A组相比,C组对胃电图主功、主频及异常胃电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前C组胃电图7例正常(21.9%),治疗后24例正常(75%),与A组相比,p<0.017,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7.白介素改变:结果显示各组对IL-8、IL-18均有改善。C、D组对IL-8降低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C、D组对IL-18降低结果经秩和检验,秩次较A组、B组增高,但是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8.吸烟、饮酒、口腔Hp感染与Hp根除疗效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因素与胃内Hp根除结果无关,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口腔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根除之间有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9.不良反应:本研究共脱落4例,A组脱落2例,C组、D组各脱落1例。其中D组脱落的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皮疹等。各组肝肾功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各组肝肾功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10.半年后随访结果:半年后对获得Hp根除的患者进行随访,各组复发数量较少,且组间比较并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回顾既往结果发现,复发的患者9例中有7例为口腔Hp阳性的患者。研究结论: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抗Hp方组方严谨合理,理论支撑充分。抗Hp方单用即可取得与西药标准三联组相同的Hp根除效果。而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则较西药标准三联组具有优势。抗Hp方四联方案能够提高Hp根除失败患者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胃镜粘膜异常、病理炎症,改善胃肠动力、纠正胃肠节律紊乱,消除局部炎症,降低炎性因子,改善局部循环,加快粘膜修复。回归分析及半年后随访结果提示口腔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根除之间有相关性。抗Hp方四联方案安全性良好。抗Hp方四联方案为Hp根除失败的FD患者理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