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四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治疗本病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临床上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四逆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变化,评价其疗效。
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临床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单项症状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各单项症状积分除便溏症状改善上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分析:治疗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单项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胃动素:治疗前两组患者胃动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分析:治疗组在升高胃动素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对比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味四逆四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肯定,能很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胃动素水平相关。
观察加味四逆四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治疗本病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临床上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四逆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变化,评价其疗效。
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临床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单项症状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各单项症状积分除便溏症状改善上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分析:治疗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单项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胃动素:治疗前两组患者胃动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分析:治疗组在升高胃动素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对比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味四逆四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肯定,能很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胃动素水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