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状况分析——基于技术创新的微观因素视角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54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上市公司纷纷打算退出资本市场,这与当年趋之若骛赶赴资本盛会形成了鲜明对比.人们普遍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公司"业绩颓势难改",因为谁也不愿意再捧着这些"烫手的山芋". 以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为依托的上市公司不能给市场一份良好的答卷,社会对高校上市公司产生种种质疑也就很自然了.有人认为高校不应该进入高风险的资本市场,也有人认为高校进入资本市场无可厚非.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对高校上市公司产生质疑的原因大多不在于其是否应该上市,而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其为什么不能创造良好效益上,即公司的业绩为何不能令人满意? 我国高校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作为一个还处在不断探索中的新鲜事物,不应该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将其简单扼杀.高校上市公司的"低效"绝对不仅仅是因为戴了"高校"帽子所致,相反,如果措施得当,高校上市公司实现"高效"是存在更大的可能性的. 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是无情的,在市场环境中运作的高校上市公司发展之所以不尽人意的因素也是极为复杂的.从宏观上讲,国内国际环境是造成一些公司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在微观层面上,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薄弱是其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上市公司的背景以及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而从影响技术创新的微观因素角度对高校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大公司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校上市公司业绩的不佳或大幅波动主要是由于其缺乏核心竞争力,因而业绩很难得到持续的支撑.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校上市公司的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特别是从技术创新的微观因素角度深入地分析了高校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以及对如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给出了若干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该文试图对胡宏思想作一总体性分析,并进而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深厚人文意蕴.指出:胡宏的思想是由其所处的时代产生的,亦是对其所处时代的积极回应,其试图向儒家的原始精神回归,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马克思主义原著,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入手,展现马克思之前的自由观;并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历史考察,使马克思的自由观跃迁进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