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在离开学校后仍能“数学”的思考问题?应用题作为考察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工具,在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高考应用题的得分率通常很低。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应用题的文献,发现很多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应用题解题进行研究,理论性强,但给出具体实践建议的不多,对高中常见数学应用题的研究更少之又少。基于这个现状,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影响高中生解数学应用题的因素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经过前期充分的综合和调整,本文规划和制定了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问卷,按模型将高中常见数学应用题分为以下五种:函数应用题,数列应用题,解三角形应用题,概率应用题,排列组合应用题,制作了相应的测试卷。结合测试卷将学生在求解应用题所出现的主要错误一一罗列,按应用题模型分别进行归纳和整理,再对测试卷结果分类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笔者认为影响高中生解数学应用题的因素有:心理暗示消极,背景理解困难,语言转译错误,数学建模欠缺,运算操作薄弱。在找出了影响高中生解数学应用题的因素后,笔者对各种因素分别进行成因分析,归纳不同障碍的共性特点;最后提出提高高中生解数学应用题的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克服情感障碍,增强解题信心;创设数学情境,感受不一样的数学;重视阅读理解,提高转译水平;重视思维训练,培养建模能力;加强解题指导,提升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