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和融资难题。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营利模式受到巨大威胁,商业银行亟需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金融是融合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新兴业务,实践证明,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下我国中小企业“想借而借不到”的融资难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物流金融创新型服务品种已成为其扩大客户群、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新型武器,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其“想贷而不敢贷”的矛盾,真正使金融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血液”。(1)对于业务监管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金融业务扩大并延伸了其传统业务范围,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提升了其综合竞争力。可以说,物流金融业务的参与各方都从中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实现了多方共赢。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过程中存在银行、融资企业、物流企业等多个主体,其流程复杂,模式多样、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授信模式。这一新兴业务伴随而来的是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质物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潜在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物流企业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各家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标准及流程需要统一规范,在这种背景下,进行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物流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健、高效发展。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几种主要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探究风险管理问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阐述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阐述了与物流金融相关的概念、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以及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第三章介绍了物流金融主要业务模式、分析其中的风险因素。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五章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进行评价,尝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第六章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措施与建议并配以实际案例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