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精子贮存和顶体反应过程中生理生化特征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geS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对中国对虾纳精囊壁的结构、卵水的蛋白成分以及顶体反应前后的精子的超微结构和蛋白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一些影响精子存贮和与顶体反应相关的生理生化特征,为深入研究中国对虾精子常温存贮和顶体反应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通过连续组织切片观察到中国对虾纳精囊壁的基本结构与对虾体壁的基本结构相似,但有了很大的分化,纳精囊不同部位的结构特征有较大的差异,纳精囊开口处壁较厚,结缔组织发达,而纳精囊内部壁较薄。纳精囊内为单一的腔,腔内一般有两个精荚,位于纳精囊腔的两侧,腔的中间充满胶体物质。利用SDS-PAGE和毛细管区带电泳两种方法分析了中国对虾卵水的成分,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卵水含两种蛋白成分,分子量均在200kDa左右。用卵水诱导中国对虾成熟精子的顶体反应,并用透射电镜和SDS-PAGE及复性电泳分别研究了顶体反应当超微结构变化和蛋白质变化。实验表明:中国对虾产卵期雌虾纳精囊中的精子可以用卵水人工诱导顶体反应,50%以上的精子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反应;中国对虾精子顶体反应可分为棘突的收缩和胞吐两个阶段,棘突收缩后,开始顶体颗粒的释放,二者间无明显的时间间隔。中国对虾精子在顶体反应后蛋白成分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变化十分显著,大部分蛋白带含量下降或消失;精荚中精子的168kDa蛋白含量远高于纳精囊中的精子。复性电泳的结果表明:在反应后的精子中有六条具有水解酶活性的带。在对照及精荚精子中未发现有水解酶活性的成分。同时,对中国对虾精子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裂解液两次处理的精子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方法,建立了中国对虾精子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Gln)肠外营养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