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真实存在之路——《在路上》的萨特存在主义的解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克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经典著作。该小说讲述了萨尔·帕拉迪斯(作者本人的化身)与他的朋友们一次次穿越美国南北大地甚至远涉墨西哥的旅途经历。主人公们用“在路上”的姿态感受人生,追求自由、蔑视权威,敢于冒险、无所畏惧,不循规蹈矩、向不合理社会体制及其意识形态提出挑战。小说对眼前现实与个人存在感受做出强烈反应并指出一个更为积极的方向,昭示一种自由自在、直率坦诚的新生活,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萨特存在主义“焦虑”、“自由选择”、“责任”、“真实的存在”等基本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本论文将《在路上》解读为“存在主义主人公”追寻真实的存在。除去“引言”及“结论”之外,本论文包括四部分,它们完整地论述了小说的“存在主义主人公”追寻真实存在之路的四部曲:“面临存在的焦虑”——“逃避不真实的存在”——“追寻有意义的存在”——“获得真实的存在”。  论文的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在路上》及其文学评论;阐述本论文所涉及的萨特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指出《在路上》具有鲜明的萨特存在主义追寻真实存在的性质;并交待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论述萨特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以及由于本质的缺失而导致的“荒谬”;继而指出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在路上》主人公感受到存在的“焦虑”,具体表现为无意义的焦虑、异化的焦虑和死亡的焦虑。产生焦虑感是追寻真实的存在的出发点。意识到荒谬,面对焦虑,存在主义主人公“上路”去追寻真实的存在。  第二章阐述萨特的“自由选择”,并且分析小说主人公逃避不真实的存在。“自由选择”是获得真实的存在的前提条件。《在路上》存在主义主人公选择了逃避不真实的存在。同一性、工业文明、官僚操控代表了他们所逃避的不真实的存在。  第三章分析小说人物通过主动积极的选择来寻找有意义的生存。这些存在主义主人公选择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追寻理想的生存。他们追求冒险和自由;渴望得到身份的认同;寻求精神上的“它”;探索一种超验的朝圣之旅。  第四章阐明存在主义主人公承担选择的“责任”获得真实的存在。小说人物用“垮掉哲学”解释他们的反叛逃避、执着的追寻,并且试图引导整个人类达到真实的存在。选择并且承担其后果,最终存在主义主人公获得了真实的存在。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力图得出的结论是:萨特存在主义思想贯穿整部小说;面对荒谬的存在,存在主义主人公产生焦虑感;于是他们选择逃避不真实的存在,追寻真实的存在;并且通过承担责任,从而获得了真实的存在。
其他文献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自模糊理论引入到语言学界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文在总结了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数字模糊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