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刑法保护的法益衡量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公有制经济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保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从宏观方面考虑,为贯彻落实宪法以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刑法的合理介入,刑法保护的逻辑和力度反映出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官方态度,同时反映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水平;从微观方面来说,刑法保护的限度和方式直接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成长,并决定了每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相关个人的现实命运。
  本文从非公有制经济刑法保护的实践入手,第一部分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平等保护理念尚未树立、相关犯罪难以准确认定、刑事处罚过重等三个方面。第二部分引入法益衡量的一般理论,从法益衡量的思维过程、法益衡量的证立、法益衡量的重构等方面介绍基础理论,并同时阐述我国刑法理论中的法益衡量。第三部分采取法益衡量的方法,结合具体案例,建构对经济犯罪准确认定、合理量刑的思路。最终形成的结论是:实现对经济犯罪的准确定罪、合理量刑,是贯彻平等保护理念的前提。在认定经济犯罪时应保持谨慎,为避免将一般行政违法行为认定为犯罪,刑事司法人员必须根据刑法,对经济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全面考察,独立作出判断。在认定犯罪时,应遵守以下规则:一、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应坚持贯彻“平等保护”的理念;二、为保护公众健康,应对特定经济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三、为提升经济效益,应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另外,对经济犯罪的量刑,应坚持罪刑均衡的原则。注重把握经济犯罪的特点,严格限制死刑,尽量减少有期自由刑,更广泛地适用财产刑和资格刑。
其他文献
法律过程学派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成为美国的主要法学流派。美国在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新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利益矛盾尖锐。法律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调控手段,不仅要解决各种社会纠纷,更重要的应该是保障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但是,在纳粹政治和极权主义兴起的社会环境中,法律现实主义的理论已无法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美国法理学界亟需一种法学理论以摆脱合法性危机
学位
清末修律时,旧文化所孕育的法律体系逐渐解体重构,西方近代刑事法律思想大规模地向中国输入。与此同时,“杀伤罪”于1907年的《刑律草案》中首次出现。在急剧的法律变革下,“杀伤罪”从章节条目的设计到具体条文的考究都引发了巨大争议。由现有研究成果可知,“杀伤罪”的入律经过、原因、立法考量与实施效果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杀伤罪”入律的原因,主要在于冈田朝太郎和沈家本这两位修律的主持者都秉持着“会通
学位
调查权作为监察委员会的三大权能之一,是监察委员会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重要保障。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调查权,监察委员会调查权是一种全新权力类型。作为集“党纪政纪刑事”为一体的高度集成性权力,监察委员会调查权的规范运行不仅关乎监察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更关乎每一位被调查人的切身权益。对于这一全新权力类型,在实践未取得充分的经验前,理论上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谨防其运行在法治轨道之外。  本文通过对监察委员会调
随着我国网络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电商、文学、音乐、游戏等产业与短视频领域的渐进融合,短视频市场也迎来了“短视频+”的行业新生态,移动端应用市场的短视频平台数量急剧增长,截止到2019年8月份,网络短视频的网民受众群体约占全国网民总量的85%以上。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网络短视频市场呈现出的一系列不规范和违法犯罪行为,为此我国行政机关采取了专项整治如“约谈”、“平台下架”等一系列“净网”活动,
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四面八方点滴汇聚的个人信息足以形成“数据人格”,刑法规范个人信息的流动链条,不仅是保障人格权的需要,也是人权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个人信息流动链条中,网络服务提供者处于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可以密切接触个人信息,同时也持有大量该类信息。对其刑法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确定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个人信息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主张无需将个人信息划定出一个明确的刑法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深入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这一底线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成为产生冤假错案的温床。本文立足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司法实践中被追诉人认罪自愿性保障遇到的障碍,从内外两个角度构建自愿性保障制度。所谓内是指从被追诉人自身出发,构建完善的权利保障体系,具
监督过失理论的提出,为企业灾害中向上追究上层监督者的过失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由于监督过失具有间接性,如果不对其范围加以合理限定,则会无限向上追责,过度扩大过失责任的成立范围。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与专业化,扩大监督者的注意义务范围更会使得监督者背负沉重的负担,有损分工协作效率的提升。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将信赖原则导入到监督过失领域进行研究,以期为合理划定监督过失责任的成立范围寻求理
通讯科技的发展增加了现代社会教唆自杀案件发生的风险,而我国目前处置教唆自杀的通说却仍然存在不小的争议,对教唆自杀规制方法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受到美国新近被认为严厉处罚了教唆自杀行为的MichelleCarter案启发,发现社会存在“参考美国法的处置模式,严格对教唆自杀予以规制”的呼声,本文对美国法的处理方法的合理性持怀疑态度,认为美国法并未妥善解决其自身法域内教唆自杀规制问题,但是其失败的经验却为我
学位
留置措施是职务犯罪打击手段,但它的运行与刑事司法权力衔接,关乎法律体系的统一,留置对象权利的保护,并且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亦具有重大的影响,而新出台的监察法也只对留置措施仅有原则性法律规定,缺乏具体的制度性规范导致在实践中留置措施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不畅。留置是关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监察调查措施,宽泛的法律规定导致其存在被滥用的可能,而操作层面制度性缺失又导致实践中的无所适从。本文在叙述留置概念、权能
学位
“套路贷”是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通过与受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协议后,采取一定的“套路”手法一步步垒高债务,通过诱骗、威胁、暴力以及虚假民事诉讼手段,从而获的非法财产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总体上属于一种新型侵财犯罪,但在犯罪过程中,又可能涉及财产类犯罪之外的其他犯罪,侵害刑法保护的多个法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该纳入刑法处罚的范围。  “套路贷”犯罪有其特有的类型化犯罪模式和手法,犯罪过程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