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例药疹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bsb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药疹患者的临床分型类型、致敏药物的种类、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进一步有效指导药疹诊断及防治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17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将药疹患者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17例药疹患者中男55例,女62例,男女比例1:1.13;最小发病年龄5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47.72+18.98)岁;常见的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药疹类型主要为多形红斑型、发疹型、固定型;非重症药疹96例(82.05%),重症药疹21例(17.94%),平均潜伏期均为4天;非重症、重症药疹在致敏药物种类、发热、粘膜损害、血常规异常、肝功异常、激素用量、皮疹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临床调查的药疹类型主要为多形红斑型、发疹型、固定型;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重症药疹患者多有全身表现及系统损害,需早期、足量使用激素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动脉硬化即MIA综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syndrome,MIA)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三者相互作用,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活
研究目的:通过对三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CAT-001、CAT-002和CAT-003家系)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排查,以寻找其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明确该三个家系的致病分子基础。研究方法:将患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