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8.1%,教育部宣布我国现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14年的700万增至2019年的834万,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发被凸显出来,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是意义重大。因此,在2020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地方院校内涵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得以解决的必由之路。为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通过内涵分析相关概念、科学界定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构建了相应理论模型。然后,借鉴前人的研究并且结合本研究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取得了较好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最后,以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学历层次、家庭所在地对各变量有显著影响。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受教育情况,以及专业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略高于专科学生;城市家庭大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略高于农村家庭的大学生。(2)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显著影响,即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开展的越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越明显。(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显著影响,而且具有“1+1>2”的就业能力培养效果。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1)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型。(3)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动力。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出合理建议,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最终为社会培育出大批能够进行专业创新、技术创业的经世致用人才(4)为高校内涵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供新思路。为高校存在的教学理念的落后、人才培养方式的保守、各实践平台搭建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但可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形势转变所带来的地方院校内涵发展的疲态,还能解决地方院校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之间的矛盾,为高校成功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