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强化河道生态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co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流污染愈演愈烈,我国的很多重要干流和支流均遭受严重污染。治理河道污染有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异地处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和旁位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分别涵盖了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和强化复氧等水处理技术。针对辽河的重污染二级支流条子河的水文水质特征,研究拟采用一种兼具原位和旁路处理特征,采用生物膜法和人工强化曝气技术的平流式滤床作为核心处理工艺开展系列试验,确定滤池去除COD和氨氮等污染物的能效。   试验研究分为挂膜试运行阶段、COD污染去除研究阶段和氨氮污染去除研究阶段。在试验中,通过改变滤池COD容积负荷和曝气方案,研究影响COD和氨氮去除效能的影响因素。同时,试验还通过数组平行试验,研究分析火山岩和砾石滤料对污染去除效能影响。   研究发现,在溶解氧利用效率和抗堵塞性能方面,火山岩滤料比砾石滤料更具有优势,且火山岩滤料中的微生物也具有较高的活性,单位质量的微生物去除的污染物比砾石滤料中的微生物去除的污染物更多。在COD去除方面,平流式曝气接触氧化滤池在COD容积负荷为0.8~1.8kgCOD/(m3 d)时,COD去除率可达50%以上,出水COD浓度被控制在50.00mg/L左右,接近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一级A标准。。   在氨氮去除试验阶段,氨氮的去除率随COD容积负荷的降低和曝气强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5.00~35.00mg/L时,出水氨氮浓度最低可达5.00~6.00mg/L,氨氮的去除率高达75~85%。说明平流式曝气接触氧化滤池具有较高的氨氮去除潜力。
其他文献
地铁以运量大、能耗低、准时准点性好、快速安全、交通效率高等特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点。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生命线工程,地铁工程结构安全十分重要,由于损坏后难以改
学位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钢结构建筑的优势日趋显现,在建筑结构中所占比重也日渐增加。不锈钢结构作为钢结构的一个分支,因其良好的防腐性能和完美的表观性,越来越
植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的加固改造中,并且对常温下植筋连接性能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高温中植筋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较少。事实上,在实际工程中,植筋不仅面临着火灾的威胁,还
学位
巨子型结构是一种新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由美国学者MariaQ.F和Akira Mita于1995年提出,它结合结构控制的基本思想和一般巨型框架结构二级结构形式的特点,巧妙地将TMD和MTMD
与一般的高层建筑相比,大型复杂雕像结构的外形极其不规则,由于其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抗震很不利。本文以刘邦像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25米大悬挑雕像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抗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是世界范围内面临的难题,寻求经济高效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污水回用事业的发展。为此,对慢滤技术用于污水回用进行了
学位
关于保证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是从配合比设计入手,通过掺入矿物超细粉(硅灰、超细矿渣、超细粉煤灰、超细天然沸石粉及多种材料复合超细粉等)和高效减水剂以及合成纤维,降低水
学位
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水土流失严重,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目前关于该地区砒砂岩的侵蚀规律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缺乏模拟降雨试验数据,另外该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泥区废液产生于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消化、脱水工序,产生量约占污水处理量的1~3%,目前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将泥区废液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与污水合并处理。由于泥区废液中污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