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差异”维度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到人才质量的培养,影响到和谐高校的建设,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未来的发展状况。本文通过论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了其发展的实质,提出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现实选择。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就必须深入到其实质层面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实质是差异的和谐,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文化的差异、思维的差异和价值的差异的三重差异上。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承认这“三重差异”的客观性,认识到这“三重差异”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三重差异”所带来的积极方面尽量克服消极方面,从而提出在文化开放氛围中、思维发散情境中、价值多元背景中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  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包含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背景,文献综述,重要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这五个部分。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实质是差异的和谐,“三重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重差异”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三章是本文的难点,提出在尊重“三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结语部分概述探讨这一问题的过程和写作的不足之处,指出探讨这一问题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
其他文献
情态动词的推测和虚拟用法为高考高频考点。本文通过分类总结并结合例句分析了这两种用法。 The conjecture and virtual usage of modal verbs are the high frequency tes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批农村男性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妇女这个新农民群体应运而生。丈夫的外出,给她们的家庭和社区生活、个人身心发展等都带来巨大影响,引起社会各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读“椋、翘、和”三个绿线生字;理解“翘、和”两个多音字组成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和、排空而至、见闻”等词语。2.正确、流利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来分析了目前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要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