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因之一,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预后差异较大,目前普遍认为亚洲人群的预后相对良好,但对中国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仍较少。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选取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进行临床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结果:   总计137例IMN患者入选,活检时年龄16~73岁,男性占57.66%,至随访终点eGFR<30ml/min的患者18例,占13.14%。生存分析显示:活检时有高血压,年龄>60岁、血肌酐(Scr)升高(>133μmol/L)及随访过程中蛋白尿未发生缓解的IMN患者预后较差。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年龄>60岁、活检时血肌酐升高、蛋白尿未缓解均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30ml/min的高危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及活检时血肌酐升高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30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IMN成人患者预后相对良好,活检时年龄≥60岁及血肌酐升高为IMN患者进展至eGFR<30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将右室电极由右室心尖部升级至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对电极参数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既往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D2根治术后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46例D
研究背景:皮肤被覆全身,是人体最外层的器官,也是人体中表面积最大的器官,具有屏障、分泌、吸收、代谢、免疫、体温调节及感觉等功能。同时又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