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一同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作为构成多党合作制的政治主体,它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确立与发展。研究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认同的建构历程,有利于吸取历史经验,为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建言献策。文章将研究视角回溯至多党合作制的起点,考察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历程。建国前夕,各民主党派纷纷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中共召开新政协的号召。在新政协召开和《共同纲领》颁布后,纷纷修改其纲领文件,以《共同纲领》为政党新的行动纲领,这种认同并且推进实现《共同纲领》的行为,其实就是对多党合作制的初步认同。因此,各民主党派通过学习中共纲领性文件以及方针政策等重要文件,对其成员进行认同教育,在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引导其成员认同多党合作制。民主党派能够实现历史性转变、接受和认同多党合作制也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合作关系为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共同纲领》作为多党合作制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民主党派的意志;其次,民主党派在建国初期的政治实践中,不仅取得了自我发展,还实现了自我教育;再次,中国革命的现实以及民盟的被迫解散,让民主党派认识到国民党并非可合作的对象;最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团结协作的方针政策,使得民主党派的政治诉求与目标得以实现,让民主党派部分成员认识到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从而实现了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但是民主党派在构建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过程中,由于未能及时认识到其在多党合作制的地位、性质与作用,加之中国共产党部分成员对民主党派的误解,从而阻碍了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对多党合作制的认同历程,可以看出,在民主党派认同多党合作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同时,各民主党派顺时应势的自我调适也不可忽视。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仍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引导民主党派树立正确的政党意识,准确把握其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通过强化其成员对参政角色的认同,提升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