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以金华六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ju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从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到2010-2020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强调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要求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而通过实际调研发现,研究性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很多学校都只是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做个比较简单的评价,这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论文在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研究性学习评价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智力评价轻非智力评价,忽视量化评价。论文分析了数字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内容以及方法,总结了数字环境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评价应突出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基于上面的分析,论文构建了小组评价体系和个人评价体系,其中小组评价主要是从课题的选择、课题方案的制定、方案的实施、研究过程记录、初步研究成果与收获、结题报告内容、课题研究成果和研究的陈述与答辩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个人评价是根据《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的培养目标来确定的。论文最后是对评价体系进行具体运用,以研究性学习课程网站为实施平台,利用一个具体实例来分析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并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估。
其他文献
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次重大变革。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头脑风暴法作为广为使用的创造技法之一,已经发展出了新的时代产物——电子头脑风暴法。以往关于电子头脑风暴法中个体和团队的创造性观点产出研究较为单一
美国一直以来是中国教育界关注的对象,在中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美国也在进行,STEM教育便是其中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STEM教育是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数学和科学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