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效型农业观赏园景观规划探讨——以重庆市铜梁县黄桷门农业观赏园景观规划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农业形式,开启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畅想,同时这种特殊的农业开发方式,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发展方向。   在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相比之下,我国的观光农业发展还较为薄弱、滞后,但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具体规划设计时,这些特点和优势对于塑造富有特色的农业观光园景观有着巨大的帮助。   在国内,观光农业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虽然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发展高峰期却出现在最近几年。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各地的农业观光园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体现出了它的综合效益,为发展新型农业开辟了方向,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试着从城郊型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方面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借鉴部分国外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经验,从国外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分析,概括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及其代表国家的观光农业发展历史、特点、代表形式以及景观特色,并对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作出一定总结。   (2)从部分国内省市包括中国台湾在内,对其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景观规划设计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即对盲目选址、功能分区不明确、景观规划城市化、景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类似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引导。   (3)总结我国城郊型农业观光园目前存在的发展趋势:生态化、多元化、人性化、品牌化、科学化、特色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和集约化,以及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   (4)从研究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理论出发,对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类型、风格、功能、特点、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   (5)对影响我国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地域因素、资源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基本要求。   (6)对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研究,从选址、资源条件分析、景观定位、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空间营造、景观序列组织以及专项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   (7)以本文前述理论为指导,结合实例“重庆市铜梁县黄桷门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进行实践与分析,再次回扣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城市道路大量建设的背景下,作为串联整个城市绿肺的道路分车带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渴望拥有良好出行环境的心理促使人们对分车带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整体城
非洲狗牙根(Cynodon transvaalensis Burtt-Davy)是暖季型草坪草,广泛应用于杂交狗牙根育种。作为固着生物,植物在高温条件下必须构建专门的防御系统来维持自身生长及后代繁衍
在半干旱石质山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岩石裸露,土壤瘠薄,再加上气候干旱,因此,植被稀少。当务之急就是探求有效可行的技术进行该区域的植被恢复。近年来,种间促进作用在极端环境
2010年和2011年的3月~6月,对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择进行了调查研究。观察发现大鵟的活动最早出现于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