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普遍面临着流动性差,融资困难,不良贷款率高,以及资本充足率低的问题。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如今被商业银行广泛使用,近些年在我国发展迅速。2016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各类产品不断涌现,流动性明显提升,市场存量突破万亿,发展趋向常态化。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随之加大,因此本文研究将变得更加有价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方面来探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首先介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理论及我国发展现状。其次展开总体上的效应分析,得出资产证券化不仅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流动性现金,提高了流动性;还转移了基础资产风险,资本充足率得到了提高,有助于银行满足监管部门的需要;而且商业银行不仅作为发起人也作为服务机构,获取了服务费用,并扩展了表外业务发展,如果基础资产为不良贷款,银行通过证券化不仅有效处理了不良贷款,还将降低其拨备覆盖率,提升当期利润。最后选取建设银行发行的2015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第一期和第二期作为案例分析,由于建行2014年没有发行证券化产品,因此通过比较2014年以及2015年相关指标的变化来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选取的指标主要有反映银行流动性的流动性比率、存贷比、以及现金流量净额,反映银行安全性的资本充足率,以及反映银行盈利性的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收益率、每股收益率和净利息收益率等。通过观察分析肯定了证券化对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的积极影响,但对盈利性表现不明显,最后针对结论提出可行性建议。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虽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其有利之处,因此仍需长期不断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