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动脉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密切相关。血管壁功能的改变可以导致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而动脉僵硬度增加已被证明可以引起心血管不良预后。为了研究动脉弹性特征,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由于其简便、可重复性及无创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研究的重视,它不是对某一特定血管段僵硬度的直接测量,而是一个反映整体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从24h动态血压数值中计算得出。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影响一般人群AASI的相关因素;二是研究AASI是否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桡动脉增强指数(rAI)相符。资料与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地区36-85岁未经治疗的高血压人群和血压正常者共335名,其中男性119名,女性216名,平均年龄66.94±7.47岁。采取问卷调差方式采集一般资料和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等体格检查项目;抽空腹血行生化检验并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科林HEM-9000AI检测仪用桡动脉张力测量法测量左侧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应用法国Complior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用匈牙利生产的Mediech ABPM-04型动态血压检测仪测24h血压情况,白天20分钟测量一次,夜间30分钟测量一次。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1.AASI与年龄、24h平均脉压、CFPWV、rA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2.普通人群AASI平均值为0.53±0.10,女性的AASI明显高于男性(0.54比0.51,P<0.05)。无论男女,AASI均与年龄呈正相关。3.高血压组AASI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0.59比0.52,P<0.01)。4.对整个调查人群的各个因素与AASI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最终进入模型的自变量为:年龄、身高、24h平均脉压、舒张压、心率、CFPWV、rAl。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身高、24h平均脉压、舒张压是AASI值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24h平均脉压与AASI呈正相关;而身高、舒张压与AASI呈负相关;心率与AASI无关。结论:AASI可能是一种新的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该值与反映大动脉弹性功能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总体弹性的rAⅠ相符;成人AASI值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女性AASI值高于男性;高血压人群AASI值高于血压正常人群;此值与年龄、脉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这些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