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035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山北坡山地高差悬殊,地形复杂,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具有完整的山地垂直带谱。本文以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布及影响其主要环境因子,为研究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奠定基础。  目的:了解新疆天山北坡不同垂直自然带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土壤细菌、真菌、古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了解该地区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方法: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erminal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T-RFLP),分析土壤细菌、真菌、古菌、甲烷氧化菌群落动态变化;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技术研究了该地区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结果:采用T-RFLP技术分别对该地区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土壤细菌优势类群分为7门82属,主要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各地优势种属和丰度各异并表现区域性特征。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及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T-RFs)数在山地荒漠带最低,高山草甸带最高,随海拔升高均先增加再降低,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相同;聚类分析表明,高山草甸带和冰雪带聚为一小类,然后与亚高山草甸带聚为一大类,山地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聚为一类,山地荒漠带单独聚为一类;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分为2门22属,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所有样地中绝对优势菌群为Ascomycota。另外,只有山地草原带及山地森林带出现了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且Basidiomycota所在山地森林带占有比例远大于山地草原带。土壤古菌多样性指数在山地森林带最低,高山草甸带和冰雪带最高;聚类分析表明,山地荒漠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和冰雪带聚为一类,山地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聚为一类;古菌类群主要是广古菌门和泉古菌门。  采用BiologECO技术研究该地区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这6个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较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羧酸碳源。相关分析表明差异性与非生物环境因子(全氮、有机碳、海拔、土壤湿度等)相关。  采用T-RFLP技术对该地区土壤甲烷氧化菌研究,结果表明其多样性指数及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T-RFs)数在山地森林带最低,亚高山草甸带最高;随着海拔升高,其变化趋势为: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冰雪带。聚类分析表明,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和冰雪带聚为一类,山地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聚为一类;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香侬指数(Shannonindex)与pH、C/N呈正相关,与海拔、全氮、全磷呈负相关;辛普森指数(Simpsonindex)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与C/N、土壤表层温度、pH及有机碳呈正相关,与全氮、全磷以及海拔呈负相关。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较丰富,土壤pH、C/N、湿度、有机碳、全氮及植被类型可能是影响其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结论: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不同样地细菌、真菌和古菌的优势种群及丰度不同,碳代谢水平较高,这些异同可能和海拔梯度、植被类型及环境因子等因素相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