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高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徐78-1和高感甘薯茎线虫病品种徐薯18的杂交F1代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的研究。采用田间自然诱发发病法,对F1代分离群体进行抗性鉴定。X2测验表明,该抗性符合孟德尔单基因控制的遗传分离规律,即徐78-1茎线虫病抗性为单基因控制,推测徐78-1基因型为Rrrrrr,徐薯18基因型为rrrrrr。从F1代分离群体中分别选取8株高抗单株和8株高感单株,提取总DNA,建立抗、感基因池。利用RAPD技术,在抗、感基因池间共筛选940个10bp的随机引物,结果表明其中10个引物在抗、感基因池间能扩增出具有明显差异的条带,这10个引物分别是OPP03、OPJ05、OPKO1、OPJ09、OPL19、OPJ11、OPQ14、OPL17、OPO20和1361。用建立抗、感基因池的单株验证这10个引物,结果表明只有引物OPP03在所有抗病单株中均扩增出一条特异带,而在所有感病单株中均未扩增出这条特异带。将引物OPP03用具有174株单株的分离群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RAPD标记与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连锁,其交换值为13.8%,计算其遗传距离为14.2cM。将该差异片断回收、纯化、克隆并测序,表明其长度为878bp,该标记命名为OPP03878。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将获得的RAPD标记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并用亲本及分离群体验证表明,该分子标记稳定和重复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