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了解我国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点流行区域的感染情况,分析揭示其在不同宿主、不同区域和地区的分布传播规律,针对性的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本研究于2017年2月中旬开始,在我国东南部地区上海、福建、河南、安徽4个省市地区共123个不同类型采样点进行流行病学采样,最终采集咽/肛拭子样品共3786份,血清样品共3033份。咽/肛拭子样品经处理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后,得出以下推论:①本次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总样品阳性率达到2.48%,相较于往年同期、同地区监测数据,远高于以往的监测结果,感染情况呈上升趋势;②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样品的检出区域类型中,活禽交易场所仍为主要区域,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感染区域有着明显扩大趋势,此次的检出范围涵盖了屠宰场、养殖场、活禽批发市场、活禽零售市场等多个区域,感染范围明显呈多元化;③从感染宿主范围进行分析,此次检测结果中,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的阳性率为2.51%,仍保持较高水平,而鸭的样品阳性率达到1.89%,明显高于以往监测结果,同时在其他禽类样品中也有检出阳性样品,提示感染家禽范围逐渐扩大。通过对采集的3033份血清样品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其抗体水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本次共检出H7N9亚型禽流感血清抗体阳性样品(HI效价≥4 log2)99份,样品的总体抗体阳性率达到3.26%,呈现较低抗体水平;②在99份血清抗体阳性样品(HI效价≥4 log2)中,绝大部分来自各个地区的活禽交易市场和规模化养殖场,而屠宰场、个体养殖户并未检出抗体阳性样品,提示该4省市内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污染区域仍然是交易场所及规模化养殖场,与对咽/肛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的结果一致。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被发现引起重视后,扩散至全国的各个地区省市。2017年秋,国家发布全面进行H7N9亚型禽流感免疫接种的指示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接种疫苗进行疫情防控,但由于病毒本身不断发生突变、进化,导致现有的疫苗的保护效果难以预测,因此了解病毒的分布、变异情况至关重要。在本次实验后期,对此次检测分离得到的94株阳性样品毒株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后,结合此次调查的背景信息与疫苗株进行基因序列比对,经遗传进化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①94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毒株,经检测HA基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均为“—PEIPKGR/GLF—”,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吻合,未检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毒株;②将此次分离的94株毒株的基因序列与我国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禽用疫苗株进行比对并制作进化树,发现2017年福建、安徽、河南及上海所分离的毒株与疫苗株在遗传谱系上亲缘关系均较近,均属于h7.2欧亚谱系分支,未出现明显变异,现有疫苗对以上地区所流行的病毒毒株具有一定保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