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L-15是1994年Grabstein在检测猿肾上皮细胞系CV-1/EBNA培养上清液时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该细胞因子与IL-2有许多相似之处,IL-15是α螺旋家族成员,其生物学作用范围广泛,早期研究发现它和IL-2有很多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促进B细胞、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毒活性。随着它的深入研究人们才认识其本质,IL-15在天然免疫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1965年Goldestein等报道,自动物胸腺可分离到有生物活性的多胸腺肽类分子,命名为胸腺素(Thymosin);1972年Goldestein等报告进一步纯化所得到的主要分子量在1-15KD的组分,称之为胸腺肽组分5(ThymosinF5),用之于动物研究和临床观察,有补偿胸腺功能低下作用。胸腺素α1(Thymosin alphal,Tα1)是从胸腺素组分5(TF5)中分离纯化出的热稳定酸性多肽,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相对分子量为3108Kd,等电点为4.2,无二硫键和糖基化,N端乙酞化,是高度保守的活性胸腺肽。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剂,已应用于治疗乙肝、丙肝、癌症和免疫缺陷的研究中。虽然胸腺素α1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基因过短,很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实现直接表达,另外,由于分子量非常小,所以体内半衰期很短,应用推广受到限制。本试验依据以上所述进行选题、立题及开展科学研究。目前,有关人的IL-15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已有很大进展,而在猪源的白介素15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至今未见到国内外有关猪IL-15体外表达的报道,本实验试克隆出猪IL-15基因,并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对其成熟蛋白进行表达,这将为进一步研究猪IL-15的生物学活性,为宠物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寻找新的出路。本研究方案通过重叠PCR原理,根据GeneBank公布的猪白介素15基因序列,合成猪白介素15基因(IL-15)。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V220/IL-15,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本研究方案通过G/S linker连接胸腺素α1基因与猪白介素15(IL-15)基因,进行融合,构建pBV220/IL-15-Talα原核表达体系,能够完整保留胸腺素α1与猪白介素15活性的重组融合蛋白,稳定猪白介素15蛋白的表达,同时提高胸腺素α1的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