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沧是晚唐时期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以七律为主,气势悠远,清丽自然,咏史怀古之作深得后世诗评家的赞赏,还有人评价他的成就在许浑之上。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很长一段时间刘沧都没有受到重视,仅有的成果也是以赏析为主,对诗歌创作本身研究不够。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平考述、作品流传、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等方面分析刘沧及其诗作。第一章详细考证了刘沧的籍贯和仕途经历。刘沧的籍贯有三种说法:河南人、汶阳人、临朐人。本文认为:刘沧诗中虽多次提到伊洛、少室,但不能说他就是河南人。刘沧曾做过龙门令,在河南生活过,另外伊洛、少室自古就是求仙求隐之地,与他的隐逸之思相符,所以他多次提到。《唐才子传校笺》刘沧一节,梁超然认为临朐可信,但临胸属于齐地,而《郡斋读书志》、《唐诗品汇》上的刘沧小传中都称沧是鲁人,故《校笺》的考证有误,汶阳才是刘沧真正的故乡。第二章简述了刘沧诗的流传情况,考察了现存的各本《刘沧集》。刘沧诗宋元传本都已亡逸,今存的只有明清传本,绝大多数是七律。各本除诗歌数量和个别题目有出入外,内容基本相同。据王世贞《艺苑卮言》称“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皆铁中铮铮者”则可知今存的一卷《刘沧诗》并非刘诗全貌,在几百年的流传中亡逸了许多五言佳作。第三章从思想情感入手分析刘沧诗的思想内涵。认为虽然生在离乱的晚唐时代,但刘沧保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理想气质,即使屡试不第使他在倦怠之余生出归隐的想法,但建功立业依旧是他的首选。究其原因,则是先天的性格特征和后天的儒家教育使然。刘沧的报国理想和深刻的历史思考构成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第四章探讨刘沧诗歌的艺术成就,摒弃了前人惯用的从意象、意境入手的方法,改从语言、时空要素和整体风貌上加以分析。认为刘沧诗的清丽特色得益于他对色彩词语的使用,而他对时间和空间的选择也有独特之处,能很好的反映他经世济民的愿望和为国担忧的感伤。诗歌的不同表现方式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多种艺术风貌,清丽自然有之,孤独冷寂有之,壮怀豪迈有之,清淡悠闲有之,就其审美意义和对晚唐社会现实侧面的反映来说,刘沧诗歌有其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