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已经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随着各国社会的加快发展而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龙岩市为主的闽西地区拥有相当丰富文化资源,人文景观如闽西客家土楼,非物质文化如闽西客家汉剧,都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龙岩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入闽西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升,闽西地区演艺事业的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受多种因素制约,闽西地区的演艺产业发展也经历着市场化转型的“阵痛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文化事业体制以及相关政策依然阻碍着演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社会资本的进入程度不足以及当地演艺产业的发展不充分,致使闽西地区的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现状与闽西地区拥有的丰富的文化演艺资源形成较大反差。本文以闽西龙岩地区为中心,简要阐述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宏观上,通过横向与福建省各设区市对比、纵向上与近几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介绍了当地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微观上则以具体的表演团体为例,分析了闽西地区主要的文化演艺模式。通过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闽西地区演艺产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应的,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从艺术管理理论的基础出发,结合演艺产业理论以及产业链理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主要从体制政策的改革创新、产业链的管理与融合、融资渠道的构建与拓展、生产营销模式的提升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演艺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相关决策者做出更科学合理有效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国家大力发展演艺产业这个绿色产业的背景下,闽西演艺产业要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龙岩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针对演艺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体制,同时也需要演艺商加强对自身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演艺商应该始终遵循资源优化配置原则,重视对自身内部的产业链进行优化整合,积极将演艺产业同各个产业间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提升演艺产品的营销模式,构建与拓宽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艺术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进一步提升闽西地区的综合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