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近的流行病学资料[1],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的占人口总死因的第二位,在不少城市中已占首位,存活者残障发生率高。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脑梗死的一种类型,其神经功能障碍进展性加重,最后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病死率往往更高。许多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病因。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本研究的具体方法是:选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定义为A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定义为B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斑块性质、颈动脉硬化程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相互对照,比较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性质、颈动脉硬化程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异同点。经过研究显示:①在所有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达91%。②A组患者中,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129个,在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比例分别为13.95%,71.32%,14.73%。B组检出斑块126个,在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比例分别为15%,70%,15%。斑块最易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形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A组中有2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12例为稳定斑块,36例为不稳定斑块,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中有7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27例为稳定斑块,16例为不稳定斑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多于非进展性脑梗死,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稳定斑块者少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0.05。④所研究的9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轻度颈动脉硬化30例,其中A组8例,B组22例;中度颈动脉硬化36例,其中A组22例,B组14例;重度颈动脉硬化25例,其中A组18例,B组7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多于非进展性脑梗死,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⑤所研究的9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轻度颈动脉狭窄36例,其中A组13例,B组23例;中度颈动脉狭窄41例,其中A组23例,B组18例;重度颈动脉狭窄14例,其中A组12例,B组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狭窄例数多于非进展性脑梗死,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本研究得出结论: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最易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②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也是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在排除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等一般情况差异的前提下,通过多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展开研究。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