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络,参保人数达到12.7亿人,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提升,社会的认知度和大众的关切度不断提升,医疗保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社会内容和经济指标。医疗保险基金增长有限,而医疗服务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无限增长,是医疗保险的基本矛盾,医疗保险费用居高不下等多重问题冲击着医保制度,医疗卫生改革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究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两者的核心内容,引导良好的医疗环境,保障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控制不合理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让医保基金发挥最大的效能,急需改革医疗保险的付费方式。我国一直都在积极探索,通过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同时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能保障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减少财政负担,降低对财政的依赖程度,又能保障医保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到合理的医保待遇,同时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定点医疗机构不合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进而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解读晋宁区基本医保支付方式发展概况,梳理晋宁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历程,着重对晋宁区总额付费制度和疾病诊断相关组支付(DRGs)制度的实施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两种支付方式的优势和缺点,发现更适合晋宁区医疗保险发展的支付方式。首先,总额付费运行以来,加强了各家医院的费用控制意识,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利益驱动的消极影响,降低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医院的资金运营,增加了医保管理难度。其次,疾病诊断相关组支付(DRGs)的试点运行,提高了对医疗机构技术力量、专业水平、信息化程度的要求,也为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国内外医保支付方式和运行情况的比较研究,发现各国均有着符合其特定国情的支付方式,晋宁作为经济发展较弱的西南部地区,如何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支付方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