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苗复绿性状的遗传及其在两系杂交稻中的应用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zhus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长期的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的提高,我国水稻单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通过新的育种途径培育高产多抗优质的新品种仍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超级杂交水稻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 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稻的重要工具,由于其雄性不育性通过光温调控来实现,存在因自然光温条件不稳定而导致的育性不稳定的缺陷。在异常自然条件下不育系出现部分育性恢复,导致杂交种纯度不
其他文献
株型育种主要是通过改良植株形态达到改善群体受光姿态,提高光能利用率并最终提高产量的一种理论和实践。通过塑造株型来调节个体的几何构型和空间排列方式,协调个体之间的形态与机能,使个体在群体条件下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改善群体结构和受光面积,尽可能地提高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叶片性状是理想株型的重要性状之一。叶片相对较长而又卷曲直立是理想株型的一种模式,因为卷叶品种的群体透光率明显高于非卷叶品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栽培种包括两个重要的异源四倍体棉种陆地棉和海岛棉。陆地棉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而海岛棉具有品质优良与抗黄
大豆[Glycine max(L.)],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大豆属植物,为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药过度的使用,大豆生产中病虫害日益加重。为了从源头寻找理想的大豆抗病虫
本文采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方法,克隆了普通小麦的5个受环境胁迫因子诱导的基因,分别命名为TaZnF、TaSrg6、TaNAC03、TaNAC06以及TaNACll;序列分析表明,TaZnF基因编码由165个氨
本研究通过对珐菲亚叶面喷施PP333(多效唑),研究PP333对珐菲亚的生物学效应,为PP333在珐菲亚化学调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5个处理:①叶面喷施200 mg·L~(-1) PP333(处理A);②叶面喷施250 mg·L~(-1) PP333(处理B);③叶面喷施300 mg·L~(-1) PP333(处理C);④叶面喷施350 mg·L~(-1) PP333(处理D);⑤叶面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