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都逐渐重视起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科技水平,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要求大力开展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工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我国教育要注重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新途径。科技活动是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由于目前科技活动和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研究,因此笔者选择了科技活动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影响为研究方向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全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东北、西北和西南七个片区中22座城市的98所中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小学回收问卷3604份,其中有效问卷2503份,初中回收问卷4860份,其中有效问卷2815份,高中回收问卷5756份,其中有效问卷3866份。问卷调查了中国各区域科技活动的开展现状、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第二部分参照《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设定命题维度测试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水平,将两部分收集的信息结合起来分析科技活动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影响。通过此次调查发现:(1)全国科技活动的各个类型与高中生科学素质总分、科学素质六个维度间不存在相关性(p值均小于0.2),小学及初中情况与高中相似,原因可能在于不管什么类型的科技活动都有助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也可能与科学素质调查问卷题目的学科性较强有关,没有更准确地检测学生科学素质的水平。(2)不同片区科技活动类型与学生科学素质相关性:(1)华南和西南两片区科技活动类型和小学生科学素质之间存在相关性。华南片区的青少年科学调查、课外实验、青少年科技创新、明天小小科学家、科技馆活动、科普报告、科学节科技周、科学探究实践类、科技类综合竞赛以及科学研学这10类科技活动,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维度和科学素质总分间均有相关性(p值均大于0.2)。其中青少年科学调查和科技节科技周与科学知识的相关系数呈显著相关(p>0.4)。西南片区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学节科技周两类科技活动与科学知识维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2);(2)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四个片区科技活动类型和初中学生科学素质得分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华北片区的科技类综合竞赛与科学思想具有相关性(p>0.2),华东片区的科技馆活动、科学研学两类科技活动与科学知识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性相关(p=0.66),华中片区的科学探究实践类科技活动与科学方法存在相关性,西北片区学科竞赛类科技活动与科学知识具有相关性(p>0.2);(3)华东、华中和西北三个片区科技活动类型与高中学生科学素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华东片区的化学竞赛与科学知识,科技节科技周与科学素质总分间均具有相关性,华中片区数学竞赛与科学知识具有相关性,科学节科技周与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总分均有相关性(p>0.2),其中科学节科技周与科学素质总分间相关性较强(p=0.46)。西北片区数学竞赛、生物竞赛、学科竞赛、科学节科技周与科学知识间均存在相关性,科学节科技周还与科学方法、科学素质总分间存在相关性(p>0.2)。(3)不同片区科技活动的类型与科学素质的科学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维度均没有呈现相关性(p值均小于0.2),可能在于纸笔测验无法真正测量这几个维度。依据本次的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提出了目前科技活动开展和科学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了改进科技活动的现状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分析了相应对策:一明确科技活动地位,认识科技活动价值;二保证科技活动质量,发挥活动最大效果;三矫正科技活动成绩观,不唯竞赛成绩是从;四缩短地区资源差距,组织开展因地制宜;五各机构组织分工合作,设立校内规范机制;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提高场馆利用率;七组建科技活动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质量;八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